【溫熱論 再人之體,脘在腹上08】
再人之體,脘在腹上,其地位處於中,按之痛,或自痛,或痞脹,當用苦泄,以其入腹近也。
必驗之於舌:或黃或濁,可與小陷胸湯或瀉心湯,隨證治之;或白不燥,或黃白相兼,或灰白不渴,慎不可亂投苦泄。
其中有外邪未解,裡先結者,或邪鬱未伸,或素屬中冷者,雖有脘中痞悶,宜從開泄,宣通氣滯,以達歸於肺,如近俗之杏、蔻、橘、桔等,是輕苦微辛,具流動之品可耳。
適應症
苦泄 濕熱或痰熱阻於胸脘,氣機鬱滯,苔黃濁(濕已化熱)
開泄 中焦濕阻氣滯,苔白不燥或黃白相兼,或灰白不渴(濕重於熱)
作用
苦泄 苦寒清化泄降(苦辛開降)
開泄 輕苦微辛,流氣化濕
方劑
苦泄 小陷胸湯、半夏瀉心湯
開泄 三仁湯
藥物
苦泄 枳實、川連、全瓜蔞、半夏等(藥性偏苦寒)
開泄 杏仁、蔻仁、橘皮、桔梗等(藥性偏苦溫)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mail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